嘉義阿里山鄉最南端的茶山部落,由鄒族、布農族、漢人組成,透過涼亭交流、分享日常,部落居民的情感更加緊密。茶山豐富多彩,夏天賞螢、玩漂漂河、溯溪,晚上拿火把探險,還有射箭、跳舞、搗麻糬等活動,在這裡,人情味就是最美的風景。
 

藍天中,朵朵的白雲就像梵谷的巧手般,任意的揮灑,將隱藏在山林深處的青雲瀑布變化出無窮無盡的樣貌。

而這卻只是踏入阿里山鄉最南端「茶山部落」的開始。經過一連串的左彎右拐,穿過層層樹蔭,越過起伏山巒,看著遠山下的潺潺水流,自然的氣息隨風蕩漾,怡人芬芳。路途中,總讓人忍不住大口大口地深呼吸。

抵達了茶山,觸目盡是一座又一座以茅草、竹子、木頭搭建而成的涼亭。在地導覽員嘉華說,過去這裡的原住民有著家葬的習俗,為迎接外來賓客,方便大家聯絡感情,只好不辭辛苦地徒手在家門前,一草一木搭建涼亭,「仔細看,上面還常掛有香蕉喔,只要想吃都可以自己拿。」

茶山部落由三個族群組成,來自達邦特富野的鄒族、高雄那瑪夏的布農以及大埔的漢人。漫漫歲月中,日夜生活著,度過晨昏四季,現在大家早成了涼亭裡聊天打屁話家常的「家人」。「我們也是很歡迎外地客一起來喔!」嘉華咧開嘴笑道。他說,分享是他們的美德,也是茶山涼亭眾多的原因。

跟著嘉華的腳步走,到處都是充滿原住民特色的設計與建築。木雕上刻有貝殼、羽毛等特徵的,代表這戶人家就是鄒族;如果是打獵、搗小米則是布農;至於漢人通常就是戴著斗笠,「還是會有不同的啦!」他笑說。

而充滿逗趣的圖騰、解說牌,不管是精美的雕刻或是繪畫,更是原汁原味地滿是巧思。「不努力是不行的啦,要不然怎麼吸引更多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回部落。」

嘉華說,經過多年的努力,茶山在努力呈現自己特色的同時,更積極開發附近的景點,以及許多更不一樣的玩法。「夏天可以賞螢、玩漂漂河、溯溪,還有晚上拿火把和我們一起去探險,冬天的體驗當然也很多元。」說完,嘉華賣力地甩起風笛,並細心地撕開月桃葉,放入嘴邊吹出一聲又一聲悅耳的「鳥鳴」。

射箭、跳舞、搗麻糬,更是部落裡人人都會的技能,「遊客來,要負責帶他們一起體驗呀!」皮膚黝黑的布農少女笑著說。而部落商店裡一張張笑意盈盈的面容,即使只是試穿、看看而已,她們依然親切地直說,「沒有關係的啦!那邊有椅子也可以坐下來休息、休息就好。」

夕陽西下,暈黃的光線照在部落裡,百年榕樹隨風輕輕搖動,紅穗鐵莧燦爛綻放,小朋友紅撲撲的臉龐,帶著笑看向鏡頭,「你在拍照嗎?」、「是啊!」一句回答,還想再開口,他們已經三步併作兩步,快速爬上階梯離去,充滿了無盡而令人讚嘆的活力。

入夜,走進「只在此山中」,來自嘉義市區的昭琴,在嫁給茶山人後便定居此處,現在這裡是她經營的餐廳、民宿,還有可以歇腳,以及談心、論藝文的地方。曾歷經人生的風雨,也曾幾度不適應山上的一切,如今卻是她最安然、恬適的生活。

沒有預約,只是一碗隨手做的熱騰騰麵條,大家吃得唏哩呼嚕的同時,昭琴淡笑道,「不好意思,因為很多食材都是從自己種的菜園裡拔來的,而現在天色太晚,實在是不方便去。」大家忙不迭地說沒關係,嘴裡心裡卻都是滿滿的感激與感動,特別是食物雖然簡單卻美味十足,更重要的是她的拳拳盛意。

只在此山中民宿的主人昭琴。

隔天一早,晨光微曦裡,一步步隨著階梯,緩步踏上「屯阿巴娜步道」登高俯瞰。長約2.3公里的步道中,茂密林木、蓊鬱竹林層層相疊,累了坐在涼亭中休憩,溟溟漠漠的霧氣襲來,突然間天地一色,蒼茫而飄渺。

水圳、夕陽亭、水火同源都在霎那間和步道、茶山融在一起,所有景點不再重要,重要的是此時此刻的感動。

陽光漸出,踏上回程。半晌,吃著昭琴親手做的早餐,看著滿眼、滿心的綠意,聽著昭琴口中的茶山故事,心裡清楚地許下再來的字字句句。願,再來茶山,慢走、慢行、慢活,和茶山人一起同樂。

 


光點

珈雅瑪文化園區
地址: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村3鄰60號
電話:05-2513307
營業時間:08:00~17:00
FB:阿里山珈雅瑪部落公園(茶山社區)

以上文章轉載自天下雜誌微笑台灣及獲得戚文芬授權
原始網站:https://smiletaiwan.cw.com.tw/amp/article/39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