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田窯第一代創業者廖增春,從柴燒、電燒等手作體驗旅遊開始,一步步建構屬於自己的「農田王國」。令人驚喜的是,離家的叔叔、嬸嬸、姑姑等親戚,兒子、女兒也相偕回來幫忙,本來散居在各地的家人因此齊居在這裡,各司其職,為園區共同盡一份心力。

正午的陽光照在紅磚牆上,陶燒的磚窯隱隱閃動著歲月的滄桑,數十年的歲月流轉,一代又一代,直到現在。


廚房裡,姑姑、嬸嬸、阿姨聚在一起說笑,張羅著吃食,香噴噴的飯菜才剛端上桌,大家圍著圓桌,邊吃邊聊邊說起阿嬤時代留傳下來的客家小炒。「你們不要小看這道菜,看起來沒什麼,卻正是代表客家人的精神。」一道菜情牽起一家人,甚至是整個族群的感情。

即使聽過很多次,從台中嫁到苗栗「春田窯」,自嘲說從此後就變身為「村姑」的真誼,仍露出十分專注的神情。


魷魚乾、五花肉、豆干,看起來尋常,卻是早期勤儉刻苦的客家人,祭典時的大菜,平時下飯的最好食材。「早期吃的都很簡單,哪裡像現在這麼好,只有碰到拜拜、過年等重要節日才會準備肉。拜完了就會把這些肉、魷魚什麼的醃好、炸好,放在罐子裡存放。平時想吃,就拿出來炒一炒,就成了一道美味。」

聽到老人家這麼說,真誼在旁強調:「所以早期傳統的客家小炒是乾式的,不是像現在一般餐廳中的客家小炒是濕式的。」隨即,她也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說:「不過,我以前也是不知道的,」一句話說完,全家人圍在一起哈哈大笑了起來。

道地的「乾式」客家小炒。

1980年代,當台灣很多傳統產業面臨轉型,創業休閒產業正待興起之際,春田窯從第一代創業者廖增春手上開始,從燒製陶土,他一步步建構屬於自己的「農田王國」。

「小時候我們家就是種田的,」談起過去,他臉上總是揉合著各種複雜的情緒。水稻、甘蔗、桃子、李子到最容易栽種的地瓜,他說幾乎什麼都種過,無奈,土地貧脊,最重要的是,「我們家這裡是個高地,沒有自己的水源,上游的水源一旦被堵住,可能野草甚麼的,就要走好幾公里去查看。」

看天吃飯的日子過得並不容易,因此他年輕時學電機,希望能藉此改善父母的生活,最後也如願進了學校當老師,擁有一份穩定的薪水。

然而,隱藏在血脈裡天生莊稼人的因子,始終在他細胞中蠢蠢欲動。趕上第一批創意休閒產業的興起,春田窯成立。

從柴燒、電燒等手作體驗旅遊開始,道地的客家美食也漸漸吸引許多人的注意,更重要的是,離家的叔叔、嬸嬸、姑姑等親戚,兒子、女兒也相偕回來幫忙,本來散居在各地的家人因此齊居在這裡,一大家族的人在這各司其職。

春田窯凝聚了一大家子的感情,也讓廖增春(右)和真誼建立起宛如父女般的情誼。


「我先生不愛陶燒,也不愛手作,只喜歡種草莓,所以後面闢了一畝專門種草莓的田地,」嫁給廖增春兒子的真誼,她笑說自己從小是都市人,不會種田,對農村生活也不熟悉。最後只能由她去面對遊客,負責導覽解說,並作企劃遊程等文書雜務。「誰叫我什麼都不會呢!」她開玩笑說道。

而為了讓下一代早日習慣動手做的農村生活,「我兒子從幼稚園開始,他就是自己學習燒材煮熱水洗澡。」很多人一聽到真誼這麼說,總不自覺皺起了眉,認為孩子還小。「其實,一開始也是孩子自己要求的,」真誼笑說,在春田窯大家早已習慣自己燒材煮熱水洗澡。孩子從小看,一開始是嚷著要幫忙,後來乾脆讓他自己動手做。

數十年的光陰,春田窯從最初僅只是廢棄倉庫改建成的建築,到如今的花草扶疏,美麗的磚窯,紅磚路上、木屋旁,處處是大家付出的心血。

「現在園主說他要開始專心種田。」真誼苦笑著說,雖說春田窯是大家一起分工,但主要事務還是由廖增春一手打理。近些年來他卻又對農作物產生強烈興趣,從四季蔬果到土肉桂、薑黃、仙草,現在幾乎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田地裡。

一群人走在春田窯後畦畦田地旁,濃密樹陰下,廖增春突然站定,皺緊了眉。「怎麼又有……」他喃喃自語著,小花蔓澤蘭的危害,「不能用農藥,只能用手一個個清除,可是清除過後,沒多久又長了。」他邊說邊拔,語氣充滿了擔憂。

走到這些日子以來辛苦栽培的仙草園,他的臉上卻又馬上充滿了笑意。「植物就是這樣,好好對待它,它就會長得又大又好、多美,不是嗎?」看著紅磚牆上好奇露出的小小笑臉,他臉上的笑意更濃了。

漫漫時光中,歲月彷彿定格了,一切齊聚在春田窯的美好。


光點

春田窯陶藝休閒渡假園
地址:苗栗縣三義鄉雙潭村大坪7號
電話:037-877820
營業時間:週四至週二10:00-17:00
FB:春田窯陶藝休閒渡假園

以上文章轉載自天下雜誌微笑台灣及獲得戚文芬授權
原始網站:https://smiletaiwan.cw.com.tw/article/40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