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來是豔陽高照的時節,這天,高雄美濃卻滿是屋雲密布的陰霾,時不時飄著雨的空氣,總是凝結著厚厚的水霧。走在縱橫阡陌上,綠油油的稻田很多已是結實壘壘,垂著飽滿的稻穗,襯著連接到天際線的綠蔭,美得讓人心醉。


遠處,陣陣水波聲起,走近一看,幾個人趁著雨停,正在近一人高的水塘忙碌著。

近幾年備受人喜愛的水蓮,是許多養生饕客熟悉的美味蔬菜,吃起來清脆爽口,有著獨特的香氣與滋味。可是這種正式名稱為「龍骨瓣莕菜」的水蓮,從栽培到收成,卻是極端耗費人力。

隨著生長期的不同,水的高度不一,必須適時調節控制外,採收時節,至少約一公尺高度的莖不能過長,否則就失去了爽脆嬌嫩的口感。姑且不論農人照顧期間付出的心血,收成時,踩在爛泥中,將手探入植物的底部,僅露出頭在水面,一切全憑感覺,將莖快速切斷、採收。天冷時,水寒刺骨。即使氣候炎熱,水中一泡就是好幾個小時。光想,就令人皺眉。

「不會啦,這已經算是好種的……」,才剛從水中探出頭的古大哥,黝黑的臉龐堆滿了笑容。他邊說,邊笑著解釋道:「採收後,還要像這樣把水蓮上面的爛泥、雜草作初步的洗淨。」他手拿水蓮俐落地扭轉身軀,透過180度的大力迴轉,成把收集好的水蓮,頓時露出鮮活翠綠的模樣。他大笑,「看清楚了沒有,就像這樣。」

古大哥說,夏天天氣炎熱,水蓮只要50天就可以收成,冬天生長速度慢,就需要90到100天了。「但,不管如何,在農作物裡算是非常好的啦。所以,一點都不會辛苦喔。」說完,他又是大笑。「不過,這也都要感謝我們美濃,有好天氣、好水源。」看著宛如萬頃碧波的美麗視野,他一臉的滿足。

在美濃,許多人的成長記憶中,不乏阿嬤在圳道旁洗衣,小孩子則是成羣吆喝著戲水玩樂的畫面。水,不僅是美濃人的日常,更是造就農業蓬勃發展的主因。

除了美濃溪,在地最早有引自荖濃溪的獅子頭圳,日治時期,相關水利工程更是陸續規劃。至今,仍可在美濃橋畔發現年代久遠的紀念碑。而潺潺水流旁,渠道遍佈,滿眼的綠意中,依水而住的人家更是處處可見,也孕育出美濃今日秀麗的景緻。

 

隨著時代的變遷,美濃人也一度發展菸葉。曾經,當地著名的菸草大王林春雨在最巔峰之際,光是種植菸草的土地就有18甲,另有10 棟菸樓,房屋百間。當時美濃的土地上號稱有兩千棟的菸樓。

提起這段往事,民國37年,擁有自家菸樓的劉阿公淡淡地笑道:「這個啊……辛苦呀…」緊挨著住家及宗祠,客家獨有的「夥房」建築形態中,兩座屋脊上有著小閣樓式的菸樓。就這樣,在他二十歲正值青春年少的時候進入了他的生命,也陪伴著他走過超越一甲子以上的歲月。

屬於菸葉的繁華盛景,高齡91歲的劉阿公已經記不得也說不清了。但,指著牆壁上的溫度計,他還清楚記得烘烤菸葉時必須維持在72度的高溫,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,否則就會影響菸葉的品質。長年的辛苦付出,很多時候就是毀在溫度的掌控上,因此「72」這個數字,至今仍清楚刻畫著。紅磚砌成的牆上,擦拭整潔的設備,在劉阿公的眼中仍是過去他所珍惜的模樣。


走過時代的巨輪,今日的美濃沒有了高大菸樓的繁華,在地純樸的客家文化、淡然的處世態度,依然教人心羨。「美濃民俗村」裡的吳麗娟心靈手巧地在遊客所作的油紙傘上添個幾筆,幾次勾勒,油紙傘的美頓時璀璨,而牆上更是她瑰麗的作品。

對於這一切,吳麗娟秀麗的臉龐只是淡淡帶著微笑,沒有多餘的言語,面對周遭的驚嘆,她只是輕聲說,「就是興趣,喜歡畫而已。」一如漫漫時光中,美濃人不管是面對看天吃飯的歲月,或是繁華榮景,愉悅而知足的心始終不曾更改。



美濃民俗村
高雄市美濃區中山路二段421巷80號
07-6817508

以上文章轉載自天下雜誌微笑台灣及獲得戚文芬授權

原始網站:https://smiletaiwan.cw.com.tw/article/1844